3初中物理教学与科技创新的融合策略-胡鹏

作者:胡鹏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9日 点击数:

 

学段学科  

初中物理  

论文编号  

   

   

   

   

   

   

2019湖南省教育学会论文评选  

          

   

 

论文名称  

初中物理教学与科技创新的融合策略  

作者姓名  

胡鹏  

作者单位全称  

平江县城关镇启明中学  

所属学科  

物理  

学段  

高中○  初中  小学○  

   

   

注:学科分类包括:中学语文、小学语文、中学数学、小学数学、中学英语、小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职业教育、幼儿教育、非学科成果统属管理类  

   

   

   

   

初中物理教学与科技创新的融合策略  

邮 编       414500  

单位名称    岳阳市平江县城关镇启明中学  

姓 名       胡鹏  

职 称       中教一级  

学 段        中学  

学 科        物理  

联系电话    18390068112  

[摘要]创新教育是全面培养人的教育,创新能力的大小是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的现代教育应担负起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重任。我国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需经过几次教改和改版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欠不足,教师在教学中也较少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在物理课堂教学、物理探究实验和物理课外实验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撰写小论文,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组织社会调查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本文就物理课堂教学和物理课外科技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科技小发明  创新 小制作  小论文  

物理学知识无处不在,并且物理教学在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创新意识“火花”的引发等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和特殊的地位。教师在认真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物理科技实践活动,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阔学生知识面,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我校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精简课时的基础上,腾出时间,大面积多种类型地开展科技活动课。下面仅就我校物理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物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场所。物理是理论课,但要有工程意识,理论要紧密而巧妙地联系实际。这样,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才能深刻、更全面。而且,教师授课必须要有“含金量”,注重课本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以提高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利用较短时间把他们引到广阔的科技实践应用前景,他们才感到学的有用、脚踏实地、心里有底,他们不但会主动学好原理,还懂得应用到哪里和怎么应用,并且还有发挥的余地。这样他们所获得的知识是全面的,在某些场所就可能得到应用,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学好的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物理探究实验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探究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与创新欲望。应选取合适的、需要探究的问题作为实验内容,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设计问题时应充分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明确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故障的排除及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如在学习比热时,教材上是把100g水和100g煤油分别在酒精灯上同时加热,煤油的温度升得比水快,得到: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是不相同的。学生就提出该实验装置的缺陷,很难说两只酒精灯在相同的时间内供给的热量是相等的,若用“热得快”又存在着两“热得快”浸入水中和煤油的深度不能保证相同(因水和煤油的体积不同在相同烧杯内的深度也就不一样)而且“热得快”的电阻阻值也不尽相同,加热量不一定相同。他们对这个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把两只烧杯改成两只大试管,装入同质量的煤油和水后,同时放入100摄氏度的沸水中,这样会提供相同的热量,可以使实验更准确。但令人奇怪的是实验结果与教科书上的完全相反,不是煤油上升的快而是水上升得快。反复实验,结果还是这样,探究其原因,从热传递的方式上考虑,课本上主要靠对流,而改进的水浴装置主要靠传导,又从网上查阅到水的热传导系数k=0.00143卡/(厘米·秒·度)而煤油的热传导系数为k=0.00039卡/(厘米·秒·度)就是说,在温差、传导面积和时间都相同的条件下,水传导的热量接近煤油传导热量的4倍,水的比热恰好是煤油比热的2倍,水升高的温度当然是煤油升高的2倍了。试问,如果学生的好奇心不强或者不尊重实验事实,无批判性的思维,能得到这么多发现,这么多体验吗?事实说明,开展探究实验活动能培养学生对证据、逻辑和科学见解提出疑问的习惯,促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思维。  

三、开展物理课外实验,拓展创新空间  

  除课堂实验教学外,开展物理课外实验,让学生到实验室去通过“动手”自主做实验,可有效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学生除可充分使用实验室内各种仪器进行实验外,还可设立“废料利用箱”,让学生把平时弃置的易拉罐、废胶管等收集起来,供同学们选用。这样做既可节省资源,又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纸锅烧水”等。在物理实验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例如,在《重力》一节的教学之后,我请学生回去想办法测出三角板的重心。在学了《密度知识的应用》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鉴别一件小工艺品是不是纯金的,要求学生先设计出实验方案,再动手进行操作,然后讨论有几种鉴别方法,比较哪一种实验可信度最高。我还让学生用特殊的测量方法测出学校操场的跑道长度,配合体育教师,让学生自己利用秒表、米尺测量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等。  

四、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科技性,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可以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基础知识与科技信息密切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发明的设想、设计,不轻率下断语,也不轻易打退票,而是和学生一道认真探讨,仔细研究,充分论证设想、设计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在动手进行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身边的小事着手,学生可体会到所学的学科知识是那么的奇妙和有用,可以得到美的享受。例如:有的同学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提出了对轮胎、坐垫等方面的改进,甚至提出了折叠自行车的设计概念。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平行光源、电铃、密度计、小天平、量筒、杠杆、潜水艇等实验仪器或模型、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对原有的实验装置进行改造和创新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了学生把科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例如:学生看到盲人在过马路时看不见红绿灯,易发生交通事故,因而制作了“盲人交通指示灯”。盲人看不见灯,但能听到声音,用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颜色的灯,所以盲人可听声辨灯,以保证交通中的安全。使科技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科技知识的应用能力。  

  科技发明由寻找课题到设想到设计乃至制作成实物,往往是数、理、化、生各科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也是生活知识和书本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在科技发明活动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让他们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校自从开展科技发明活动后,学生中出现“四多三活跃”:爱学习的多了,善动脑的多了,勤观察的多了,常动手的多了;课堂气氛活跃,课余生活活跃,兴趣小组活跃。  

五、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撰写小论文,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有针对性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组织学生注意收集报刊杂志上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在家里定时收听收音机、收看电视里的科技节目,如“科技时代”、“科技与生活”等,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并定期举办“初中物理报”专刊评比,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及写作能力。就某一社会问题让学生扮演决策者的角色,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案,撰写小论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学了《安全用电》后,要求学生调查家里和附近违反安全用电的事例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学生撰写小论文,对如何进行安全用电作大胆的设计和构想,提高了学生正确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决策能力。  

六、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认真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举办科技讲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有条件时带领学生参观各种现代化设施,观看最新科技录像片等等,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某些科技成果和最新信息,可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适当地扩充,通过录像、资料讲解,达到进行科技教育的目的。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技术,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应用,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生活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抽样调查表明,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趣明显提高,关心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  

七、组织社会调查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知识,通过社会调查活动,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到现场实地观察、调查来增加他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学了《安全用电》后,组织学生安装照明电路,排除照明电路的故障。在学习《照相机》后,组织摄影知识讲座和摄影实践活动。在学习了《浮力》知识后,组织学生用盐水选种等。在学了《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后,让学生到附近工厂、农村调查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在学了《噪声》以后,组织学生到纺织车间现场体验、调查噪声带来的严重后果,并帮助工人师傅提出减少噪声的有效措施。学习《水能风能的利用》后,可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调查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  

  通过引导学生接触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利用节假日走出家门,进行社会、自然的调查研究,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作为主题,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  

  总之,通过几年来我校物理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大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中学物理课的教学中,开辟物理课外科技活动,把课堂上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于实践,寓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与课堂教学并行发展、相辅相成。实践进一步证明,广泛深入的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不仅没有影响或降低学生的课业质量,恰恰相反,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知识的应用都有了明显的增强和提高。学生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动手、动脑进行设计制作,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工厂、走进大自然,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结合课本知识加深了理解,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更为生动具体。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