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丁双全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叶凤英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1日 点击数: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启明中学   丁双全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引起广大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探寻着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经。  

一、化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  

1.做创新型教师  

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创新型的学生。为此,首先,每一位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不能只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功能和作用,还要在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即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及能力等去感染、带动学生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品质、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其次,教师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平时要多阅读一些教育书籍和报刊,吸收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除了理论层面的提高外,教师还要善于把创新想法用到实践中去验证,然后总结、提炼,得出切实可行的结论。唯有这样的教育思想才是有价值的,才能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起到指导作用,才能更好地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起到引导作用。  

2.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课堂上教师是主体的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过多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给学生留有发表自己想法的空间,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其次,创造轻松的集体讨论氛围,通过分组操作、讨论,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对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发扬教学的民主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3.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解疑  

问题是化学的心脏,是思维的出發点。一个好的化学教师,设计提出的问题,应该能问到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点上,在学生获得解答的基础上,教师应对其解法进行评论讲解,说明其准确性和优缺点,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求化学教师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提供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机会,引导他们在问题情境中从化学的角度去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源泉  

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源泉。  

1.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从好奇心发展而来的,它是学生克服困难、变苦为乐的内驱力。好奇心人皆有之。因好奇而发问,往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好奇心强的人,探索未知世界的内在驱力会更大,也往往更容易获得创造发明的机遇。有人问爱因斯坦:“你发明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情形呢?”他回答说:“我只不过是以像小孩一般的纯真感情,深入的思考问题而已。”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问题要高低适度,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进而自觉地去创新,去解决。  

2.发展思维的多样性,培养创造性思维  

越是具有创造性的人,越是具有独特的见解。而创造性思维正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形学习的信心。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学科教学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远大的理想和责任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创新思维是漫长而又艰难的认识过程,不具备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和毅力不可能取得成功。要承认学生个体间的历史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此外,还要给学生以成功的期待。这种期待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的潜在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做到学以致用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教师必须重视化学知识的教学,首先把知识讲明白,学生只有理解掌握基础知识,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要突破目前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从课堂结构和组织形式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保证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首先,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诊断学生的认知结构,摸清学生的特点及基础,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指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新知识;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补充背景知识和基础知识,使认知结构完备化。其次,促进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指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程序性知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使用的一些系列操作步骤或算法,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程序性知识一般是隐含的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发掘和提炼。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其使用条件结合起来认知和记忆。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划分为不同或归入更大的范畴,在头脑中把知识组块,进而形成良好的结构,建立化学知识结构图,方便化学知识的检索及提取。最后,指导学法,加强策略性知识的传授。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思维的知识,起到内部调控的作用。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掌握了学习策略才能更有效地感知、理解和记忆。教师一定要选取尽可能少且与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必然联系的知识,从而完成知识的重新排列与组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奠定优越的条件和深厚的物质基础。  

总之,化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语言,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培养。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促进彼此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袁维新.创造力的动机投资论对教学的启示[J].教育文摘周报,1999,(04).  

[2]王志平.论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路凯.现代创造教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