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入职培训指南》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1日 点击数:

《新教师入职培训指南》    

为指导新教师入职培训项目实施,建立新教师入职培训规范化制度,提高新教师岗位适应能力,特制定本实施指南。  

一、目标任务  

以从教经历不足三年的农村特岗教师、公费师范生为主要对象,遵循基于学校、师德为先、分类施训、知行合一原则,经过二至三年递进式培训,引导新教师树立立德树人理念,自觉遵守职业规范,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研习学科教学方法,形成教学基本能力,扣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适应教师岗位要求。  

引领新教师坚定职业信念,增进职业领悟,规范职业行为,修炼职业形象,为立德树人奠基。  

指导新教师掌握基本教学规律,学会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为教书育人赋能。  

帮助新教师形成教学研究意识,熟悉观课议课、教学反思、案例研究等教研方法和途径,掌握信息技术基础应用能力,为专业发展助力。  

探索标准化、体系化、制度化的新教师入职培训机制,打造新教师入职培训示范模式,汇聚优质资源,为项目实施增值。  

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遵循新教师成长规律,依据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聚焦新教师专业发展核心素养和教育教学基本能力,突出实操性、实用性和实效性。针对新教师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专业背景,课程设置分“职业领悟与师德践行、教学常规与教学实践、班级管理与育德体验、教学反思与教研基础”等四个维度。非师范类增加“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补偿”维度,完善知识结构。  

(一)职业领悟与师德践行  

思想政治类研修内容主要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育德途径与方法等;师德践行类研修内容主要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等重要论述,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通过分享师德践行案例,领悟师德楷模风范,开展师德失范警示教育,帮助新教师增强职业使命感、责任感和敬畏感,培育新教师教育情怀。  

(二)教学常规与教学实践  

主要包括课程改革基本理论,课程标准与学科核心素养,教材分析要领、学情分析方法、教学设计策略、课堂教学技能、教学评价反馈、教学反思技巧、“三字一话”基本功等内容,增强教学实践能力,助力新教师站稳讲台。  

(三)班级管理与育德体验  

主要包括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技能、综合育德实践等三个方面,加强家校沟通、班集体建设、主题班会和班(团、队)活动设计、综合素质评价、校园安全和突发事件处理等重点内容研修。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和德育经验分享,提高新教师育人能力。  

(四)教学反思与教研基础  

主要包括教学研究基本方法,教研活动基本形式,观课说课基本技能、教学常规反思策略、教学案例撰写、小微课题研究、教研成果提炼萃取、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等基础内容,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促进教学行为改进,激活新教师发展潜能。  

(五)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补偿  

主要包括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心理)学基础理论、学科教学知识、课堂组织与管理、传统教育文化继承与发展、教师职业语言与基本礼仪等内容,补好新教师入职短板。  

三、流程建议  

新教师入职培训建议按照如下主要流程,有计划、分阶段、递进式实施:  

1. 需求诊断。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课堂诊断等形式,围绕职业理解、教学常规、班级管理、教学反思、家校沟通等内容,进行岗位适应能力诊断,形成诊断报告,为制定培训方案和课程设置提供事实依据。  

2. 集中研修。师范类集中培训不少于10天(60学时),非师范类不少于20天(120学时)。以县(市、区)为单位组建班级。研修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理想、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拓展以及课堂教学常规等内容。研修方式主要为专题讲座、案例分享、体验探究、小组合作等。  

3. 跟岗学习。跟岗学习每学年一至二次,每年累计时间不少于一个月,由培训指导团队成员与新教师进行结对指导。指导教师通过对新教师课堂教学表现、班级管理实践、教学反思与问题探究意识等进行观察和诊断,及时反馈改进意见,并组织新教师开展专题研讨、观摩名优课堂、交流学习心得、参与家校共育等针对性实践活动。  

4. 在岗实践。在岗实践由新教师所在学校组织实施,主要采取师徒结对、同伴互助、案例研究、自我反思和工作坊研修等方式,将指导教师的“传、帮、带”和同伴的“陪、助、促”贯穿始终,引导新教师将培训学习知识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尽快适应教师岗位需求。  

5. 跟踪指导。跟踪指导由所在学校和指导教师协同实施。对新教师岗位适应和个人成长情况进行综合诊断,通过总结提炼、成果展示、自我反思、对比改进等方式,帮助新教师明确发展方向,结合新教师岗位实际,对新教师专业成长进行个性化、针对性跟踪指导,促进新教师持续发展。  

四、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采取量化评价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分类实施。

1. 对培训机构考评。由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采用调研座谈、问卷抽查、现场展示、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培训机构的组织管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配置、资源建设、后勤保障、经费使用、跟踪指导等方面进行考核。

2. 对任职(跟岗)学校考评。由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采用新教师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资料抽检、绩效考核等方式,对学校领导重视支持程度、指导团队建设、培训组织实施、新教师工作学习环境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核。

3. 对培训指导教师考核。由县(市、区)教师发展中心和所在学校组织实施。采用领导评价、教师座谈、问卷调查、成果展示、绩效评估等方式,对培训指导教师自身能力提升、问题诊断分析、培训指导履职、结对帮扶效果、成果提炼总结及持续跟踪指导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

4. 对新教师个人考评。由教师任职学校和指导团队组织实施。立足新教师工作实际,采取指导教师评价、与学生及其家长访谈、成果展示、基本功测评、考试考核等方式,对新教师师德表现、自主学习、教学常规、班级管理、沟通协调、教研意识及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  

五、职责分工

按照“省级统筹、县区组织、多方参与、自主发展”的思路,组织实施新教师入职培训,职责分工如下:

(一)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1.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负责项目规划和设计,对县(市)新教师入职培训项目规划、方案设计、过程管理、培训绩效、经费使用等情况以及学员满意度实施监管和评估;收集、提炼和推广区县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创新新教师入职培训的工作机制和示范模式。

2. 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职责:根据省教育部门要求,制定新教师入职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强培训指导团队建设,选好实践学习基地,规范组织实施新教师入职培训;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发掘、培育、推广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构建新教师入职培训支持服务体系;落实、管好培训经费。

(二)培训机构职责

1. 根据区县培训规划与实施方案,做好新教师入职培训的需求调研,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制定培训实施方案;

2. 规范实施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方式,确保培训质量;

3. 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开发、提炼、形成一批优质培训资源。

(三)所在学校职责

1. 履行培训主体责任,为新入职教师选派好帮扶导师,建立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2. 支持新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培训保障,做实在岗实践的过程监管和考核评估;

3. 做好新教师入职培训工作总结和成果展示,提炼培训生成性资源,推广和应用代表性成果。

(四)指导团队职责  

1. 主动参加培训者团队学习,提升自身思想素质和示范引领水平,当好新教师入职的“引路人”;  

2. 梳理、研究新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做好阶段诊断和情况反馈,提出解决方法和策略;  

3. 做好训后跟踪指导、定期回访工作,巩固培训指导成果,及时总结、推广指导经验。  

(五)新教师职责

1. 进行自我诊断,找准自身短板,明确培训目标任务,制定个人培训计划和专业发展规划;

2. 自觉参加培训,接受指导教师的帮带,将培训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提升岗位适应能力;

3. 认真总结反思,提炼生成个人代表性成果,积极参加成果展示活动,促进自我持续发展。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